看見也是一種權利——《看見日記》電子版序言 / Seeing is A Right: Preface to the e-version of “Seeing Diary”
從今年2月開始寫《看見日記》以來,我一直有個信念:每個人都渴望被看見,而要讓別人看見,首先讓自己看見。 於是我認為,《看見日記》一定是一種非常私密的表達,私密到這個宇宙中將不會有第二個智慧生物閱讀裡面的內容,裡面不僅記載著我內心最深的恐懼、羞愧和不安, 更記載著我對自己的不接納,我難以想像這樣的內容我敢讓誰看見。
Since February of this year when I started writing the "Seeing Diary", I have had a belief that everyone yearns to be seen, and before to let others see you, you must first see yourself. Therefore, I believe that the "Seeing Diary" is a very private expression, so private that no other being in ...
今天只是星期六而已;只是不想要動態清零而已 / Say No to Zero-COVID Policy on an Ordinary Saturday
今天是個鬱悶的星期六,我原本打算去見一個許久未見的朋友,出門時卻發現再一次被封控,並不知道要被隔離幾天。
Today is a depressing Saturday. I planned to visit a friend I hadn’t seen for a long time, but when I went out, I found that I was banned again.
今天是個憤怒的星期六,人民緬懷烏魯木齊火災的罹難者,昨夜大家努力想要說話,但沒有聲音允許被發出。
對了,下個月所有的評論留言都要「先審後發」了。
Today is an angry Saturday, people mourn the victims of the Urumqi fire accident which was cause by Zero-COVID policy, but no voice was allowed to be ...
這場1419天的冒險是浪漫的旅程——我從阿里巴巴畢業了
在系統上確認 last day 的那一刻,我在阿里巴巴的旅程就定格在了 1419 天。 這是一個比我預期更久的時間,4 年前收到校招錄用訊息時的興奮狂喜和緊張忐忑仍然記憶猶新。 此刻,我已站在這段冒險的尾聲,希望最後透過這篇蒼白的內容,向旅程中遇到的每一位夥伴、前輩表達深深的感謝。
在這裡的近四年時間,見到了很多優秀靠譜的人,也見證了一次又一次大家把 idea 從想像帶到現實的努力和堅持,這些都將在我未來的生涯中長期受用,謝謝你們! 除了愛這裡的人,也愛這裡的建築和文化,能夠暢行各個園區、看不同的佈置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現在甚至有點後悔沒有探索更多的園區。
在阿里巴巴和有趣的人一起做有趣的事是最大的財富
有幸遇到一群共同嚮往 Mental Subhealth(心理健康不要亞)的小伙伴,我們有相似的煩惱,我們有時為工作量和挑戰性而犯難,有時也為職業生涯和未來規劃而發愁,彼此的陪伴是我們邁向 mental health 的勇氣與安慰。
去年誤打誤撞地參與了一個真·網紅男團:Colorful Brothers,五彩哥哥們對各大電視劇的 reaction 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 follower,我也摸魚參與了一把,祝福未來哥哥們越來越紅火~
今年開始接觸即興劇場,與其說是享受表演,不如說是在每一次的“yes and…”中被療愈,學會放下評判靈感和想像力才能夠迸發,5月有幸見證了即興派的誕生,也認識了心靈契合的朋友。
尊重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情緒是過去一年我最大的認知
在成長中形成的習慣性壓抑扼殺著我的感官,以至於我很難意識到:我不開心了、我生氣了、我有不同的想法。 但情緒不會因為壓抑和無視就消失,它們會從其它地方找出口。 2021年6月24日,我懷抱著負面情緒騎車狂飆,最後以 40 碼的速度摔向地面。 這次意外讓我的小腿嚴重地粉碎性骨折,在床上躺了 4 個月。
隨著身體逐漸康復,我希望自己能時刻記得要傾聽內心的聲音、愛自己更多一點,我將6月24日定為自己的自我關愛日(Self-love Day),並在每年的這個時刻 透過具有儀式感的行動銘記這次事件。 今年的 Self-love Day 恰逢畢業,我將為身邊親友送上了涵蓋這一年向內探索故事的飲品作為畢業禮物,希望能夠傳遞自愛的共鳴。
謝謝你阿里巴巴
再一次感謝 Alibaba,無比幸運自己能夠曾服務於這家在學生時代無比嚮往的偉大企業,我在這段冒險旅途中將受益良多。
此刻的上海正逐漸恢復往昔的活力,我也將回到家鄉,投入令我感到無比興奮又極具挑戰的內容領域。 我不知道這個選擇能否帶來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但我希望自己每天能夠被興趣和願景喚醒,有去探索新路的勇氣比能否成功更重要。
向內、向外雙向探索的道路永無盡頭,祝福我和你,都擁有一個無比美好的未來。
我们在B站拿牌了!就很莫名其妙
靠内容做一个副业是很多人的愿望,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也一直只当作一个藏在心底的愿望,没想到网友竟然帮我们实现了。
跨越时空,我们都如此相同
夏末的夜晚,坐在西子湖畔,听着潮声、风声、耳语声,念着苏轼的点绛唇,不仅更能理解这首词的语境、意境,也更能感受到跨越千年时空,世上灵魂都如此相同。
关于温柔和坚定
今天听闻 Eric 和别人打架的事情,心里忧虑,一方面心疼 Eric 伤势如何,另一方面又担心他是不是吃了亏。当然,坦承地说,我心里自然地流露出一些想法,就是为什么 Eric 会和别人产生这样的冲突,动手之前有没有思考过。但当看到 Eric 时,这些话都不会说出口,与之相反,更关注的是 Eric 在受到欺负时有没有奋力反抗、有没有维护自己的权益、有没有让对方知道自己不可以随便欺负。这个时候,任何传递软弱、退缩的想法都不该被传递出来。
在我们小时候,父母主流的教育通常是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进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在今日看来,我无法认同。这种处事之道,实际是「避事之道」,这种方式创造的和谐稳定,是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施暴的一方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和教育,可能有一天再次重复、打破这种平衡,而吃亏示弱的一方,则在心底积压了负面情绪,有一天也可能成为打破平衡的一方。在当下寻找情绪的出口、勇敢保护自己,同时父母更应该勇于面对、作为坚定后盾的力量,才能培育出健康的心智。固然身体、实力等等会有差距甚至悬殊,但当选择为自己而战,而不是妥协、退让的那一刻,就没有吃亏和输家,也不必长久陷在负面情绪之中。
当了解完事情细节之后,便不再有挣扎,面对冲突,Eric 的做法没有意外,我也为他的勇敢而高兴。这不是崇尚暴力,而是我们必须首先有勇气去保护自己,才有能力去选择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也如同圣经上所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马太福音 10:16)」,温柔与坚定不是单独存在,我更相信它们是一种选择。如果要我说,我们宁可勇敢地活过,不要软弱地活着。
愿我们都能够勇敢地爱自己,然后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
淘寶在台灣的潰敗基本上是天注定
这篇文章中我不会基于任何政治因素进行解读,而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进行理性的呈现。
毕业了,出发吧
随着拍完合照,「卡塔」一声按下离校系统的按钮,我们的身份正式从研究生,变为了校友。以后我们就是这座学校的故事。研究生的这三年经历足够我回忆好久好久。
没想到……人生的第一支舞在这里跳
人生的很多第一次是没有办法预料的,就比如我从来没有预料过我人生第一次跳华尔兹竟然是在2000多人面前。
为什么这么鸭霸!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信仰吗?
讲真,世界上有那么多宗教,其中很多无非是教人向善,为什么基督教那么排他?说自己是唯一通往天堂的道路?强调只可单单敬拜上帝,不能既事奉神、又事奉玛门(意为财富,也泛指一切偶像)。创始人耶稣甚至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 14:6) 。
天啊,这一切听上去太强势、太鸭霸了吧!简直是分分钟掌握全部话语权、成为一言堂。
猛男困惑
如果要展开这个话题恐怕就必须谈到「存在唯一绝对的真理吗?」、「真理是可以被认识的吗?」这种可以让我们愉快周末都泡汤的问题。如果基督徒认同,那么他们开心就好啊,他们处在一种自洽的逻辑中,我们也没有办法说服的。
对此,台湾的廖文华牧师说过一个故事,他曾经在坐高铁的途中,旁边座位的先生见他在读宗教相关的书籍,就和他攀谈。而这位先生冷冷淡淡、甚至不屑的态度让廖牧师很无奈,当然也没有办法在高铁上继续阅读。
当下了高铁,廖牧师站在扶梯上时,听到有人在身后叫他,回过头去,发现正是刚才那位先生。那人问他说:「一个人可以有两种信仰吗?」
对于这个问题,所有的基督徒几乎是可以不用任何思索地给出否定的回答。而短暂的沉默过后,廖牧师回答说:「Why Not?」
廖文华牧师在台北 TED 上演讲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会喜欢很多不同的人,不过至终,我们会想要找到一个人,跟他共度一生,我们会想要全心全意地爱他。当那一位出现的时候,此前的那么多问题,也就不再是你的问题。
亚当夏娃在伊甸园吃下分别善恶树上的禁果的时候,他们有了分别善恶的知识,这知识成为了我们的逻辑、人类的智慧。 我们都在面对前路的未知,而自己的逻辑、所寻找的智慧,仿佛是蜡烛,来照亮人里面的黑暗、摸索前进的道路。我们很累,也常常碰壁、受伤,但没有办法,这就是我们选择前行的方式。
林语堂先生晚年在书中写道:把蜡烛吹熄,太阳升起来了。
唯一让我们可以不再点着蜡烛、借着柔弱的光去摸索的,那就是存在一个太阳。而当他升起,一切黑暗都要被照亮,蜡烛也就没有必要再点着了。
对于廖牧师遇到的那位先生也好,对于我们所有仍然在探索的人也好,此刻的我们都点着自己的蜡烛。或许我们相信这就是所有人度过一生的方式、从来不存在太阳。又也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真知道,太阳的大光要照进来了,我们可以吹熄蜡烛了。
应该顽固地点着蜡烛前行吗?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信仰吗?太阳要升起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