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也是一种权利——《看见日记》电子版序言 / Seeing is A Right: Preface to the e-version of “Seeing Diary”
从今年2月开始写《看见日记》以来,我一直有着一个信念: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而要让别人看见,首先让自己看见。于是我认为,《看见日记》一定是一种非常私密的表达,私密到这个宇宙中将不会有第二个智慧生物阅读里面的内容,里面不仅记载着我内心最深的恐惧、羞愧和不安,更记载着我对自己的不接纳,我难以想象这样的内容我敢让谁看到。
Since February of this year when I started writing the "Seeing Diary", I have had a belief that everyone yearns to be seen, and before to let others see you, you must first see yourself. Therefore, I believe that the "Seeing Diary" is a very private expression, so private that no other being in this universe ...
今天只是一个周六而已;只是不想要动态清零而已 / Say No to Zero-COVID Policy on an Ordinary Saturday
今天是一个郁闷的周六,我原本计划去见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出门时却发现再一次被封控,并不知道要被隔离几天。
Today is a depressing Saturday. I planned to visit a friend I hadn’t seen for a long time, but when I went out, I found that I was banned again.
今天是一个愤怒的周六,人民缅怀乌鲁木齐火灾的遇难者,昨夜大家努力想要说话,但没有声音允许被发出。
对了,下个月所有的评论留言都要「先审后发」了。
Today is an angry Saturday, people mourn the victims of the Urumqi fire accident which was cause by Zero-COVID policy, but no voice was allowed to be ...
这场1419天的冒险是最浪漫的旅途——三羊毕业了
在系统上确认 last day 的那一刻,我在 Alibaba 的旅程就将定格在 1419 天。这是一个比我预期更久的时间,4 年前收到校招录用讯息时的兴奋狂喜和紧张忐忑仍然记忆犹新。此刻,我已站在这段冒险的尾声,希望最后透过这篇苍白的内容,向旅程中遇到的每一位伙伴、前辈表达深深的感谢。
在菜鸟的近四年时间,见到了好多优秀靠谱的人,也见证了一次又一次大家把 idea 从想象带到现实的努力和坚持,这些都将在未来生涯中长期受用,谢谢你们!除了爱这里的人,也爱这里的建筑和文化,能够畅行各个园区、看不同的布置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现在有点后悔没有探索更多的园区hhh。
在 Alibaba 和有趣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是最大的财富
有幸遇到一群共同向往 Mental Subhealth(心理健康不要亚)的小伙伴,我们有着相似的烦恼,我们有时为工作量和挑战性而犯难,有时也为职业生涯和未来规划而发愁,彼此的陪伴是我们迈向 mental health 的勇气和安慰。
去年误打误撞地参与了一个真·网红男团:Colorful Brothers,五彩哥哥们对各大电视剧的 reaction 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铁粉,我也摸鱼体验了一把,祝福未来哥哥们越来越红火~
在今年开始接触即兴,与其说是享受表演,不如说是在每一次的「yes and...」中被疗愈,学会放下评判灵感和想象力才能够迸发,5月有幸见证了即兴派的诞生,也认识了心灵契合的朋友。
尊重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是过去一年我最大的认知
在成长中形成的习惯性压抑扼杀着我的感官,以至于我很难意识到:我不开心了、我生气了、我有其它想法。但情绪不会因为压抑和无视就消失,它们会从其它地方找出口。2021年6月24日,我怀揣着负面情绪骑车狂飙,最终以 40 码的速度摔向地面。这次事故让我的小腿严重地粉碎性骨折,在床上躺了 4 个月。
随着身体逐渐康复,我希望自己能时刻记得要倾听内心的声音、爱自己更多一点,我将 6月24日定为自己的自我关爱日(Self-love Day),并在每年的这个时刻透过具有仪式感的行动铭记这次事件。今年的 Self-love Day 恰逢毕业,我将为身边亲友送上了涵盖这一年向内探索故事的饮品作为毕业礼物,希望能够传递自爱的共鸣。
如果你对这个毕业礼物感兴趣,欢迎下周末来到梦想小镇《「我想开了」夏日毕业离职展》,可以现场带走哦。
谢谢你 Alibaba
再一次感谢 Alibaba,无比幸运自己能够曾服务于这家在学生时代无比向往的伟大企业,我在这段冒险旅途中将受益良多。
此刻的上海正逐渐恢复往昔的活力,我也将回到家乡,投入令我感到无比兴奋又极具挑战的内容赛道。我不知道这个选择能否带来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但我希望自己每天能够被兴趣和愿景唤醒,有去探索新路的勇气比能否成功更重要。
向内、向外双向探索的道路永无尽头,祝福我和你,都拥有一个无比美好的未来。
我们在B站拿牌了!就很莫名其妙
靠内容做一个副业是很多人的愿望,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也一直只当作一个藏在心底的愿望,没想到网友竟然帮我们实现了。
跨越时空,我们都如此相同
夏末的夜晚,坐在西子湖畔,听着潮声、风声、耳语声,念着苏轼的点绛唇,不仅更能理解这首词的语境、意境,也更能感受到跨越千年时空,世上灵魂都如此相同。
关于温柔和坚定
今天听闻 Eric 和别人打架的事情,心里忧虑,一方面心疼 Eric 伤势如何,另一方面又担心他是不是吃了亏。当然,坦承地说,我心里自然地流露出一些想法,就是为什么 Eric 会和别人产生这样的冲突,动手之前有没有思考过。但当看到 Eric 时,这些话都不会说出口,与之相反,更关注的是 Eric 在受到欺负时有没有奋力反抗、有没有维护自己的权益、有没有让对方知道自己不可以随便欺负。这个时候,任何传递软弱、退缩的想法都不该被传递出来。
在我们小时候,父母主流的教育通常是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进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在今日看来,我无法认同。这种处事之道,实际是「避事之道」,这种方式创造的和谐稳定,是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施暴的一方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和教育,可能有一天再次重复、打破这种平衡,而吃亏示弱的一方,则在心底积压了负面情绪,有一天也可能成为打破平衡的一方。在当下寻找情绪的出口、勇敢保护自己,同时父母更应该勇于面对、作为坚定后盾的力量,才能培育出健康的心智。固然身体、实力等等会有差距甚至悬殊,但当选择为自己而战,而不是妥协、退让的那一刻,就没有吃亏和输家,也不必长久陷在负面情绪之中。
当了解完事情细节之后,便不再有挣扎,面对冲突,Eric 的做法没有意外,我也为他的勇敢而高兴。这不是崇尚暴力,而是我们必须首先有勇气去保护自己,才有能力去选择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也如同圣经上所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马太福音 10:16)」,温柔与坚定不是单独存在,我更相信它们是一种选择。如果要我说,我们宁可勇敢地活过,不要软弱地活着。
愿我们都能够勇敢地爱自己,然后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
淘宝在台湾溃败几乎是命中注定
这篇文章中我不会基于任何政治因素进行解读,而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进行理性的呈现。
毕业了,出发吧
随着拍完合照,「卡塔」一声按下离校系统的按钮,我们的身份正式从研究生,变为了校友。以后我们就是这座学校的故事。研究生的这三年经历足够我回忆好久好久。
没想到……人生的第一支舞在这里跳
人生的很多第一次是没有办法预料的,就比如我从来没有预料过我人生第一次跳华尔兹竟然是在2000多人面前。
为什么这么鸭霸!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信仰吗?
讲真,世界上有那么多宗教,其中很多无非是教人向善,为什么基督教那么排他?说自己是唯一通往天堂的道路?强调只可单单敬拜上帝,不能既事奉神、又事奉玛门(意为财富,也泛指一切偶像)。创始人耶稣甚至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 14:6) 。
天啊,这一切听上去太强势、太鸭霸了吧!简直是分分钟掌握全部话语权、成为一言堂。
猛男困惑
如果要展开这个话题恐怕就必须谈到「存在唯一绝对的真理吗?」、「真理是可以被认识的吗?」这种可以让我们愉快周末都泡汤的问题。如果基督徒认同,那么他们开心就好啊,他们处在一种自洽的逻辑中,我们也没有办法说服的。
对此,台湾的廖文华牧师说过一个故事,他曾经在坐高铁的途中,旁边座位的先生见他在读宗教相关的书籍,就和他攀谈。而这位先生冷冷淡淡、甚至不屑的态度让廖牧师很无奈,当然也没有办法在高铁上继续阅读。
当下了高铁,廖牧师站在扶梯上时,听到有人在身后叫他,回过头去,发现正是刚才那位先生。那人问他说:「一个人可以有两种信仰吗?」
对于这个问题,所有的基督徒几乎是可以不用任何思索地给出否定的回答。而短暂的沉默过后,廖牧师回答说:「Why Not?」
廖文华牧师在台北 TED 上演讲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会喜欢很多不同的人,不过至终,我们会想要找到一个人,跟他共度一生,我们会想要全心全意地爱他。当那一位出现的时候,此前的那么多问题,也就不再是你的问题。
亚当夏娃在伊甸园吃下分别善恶树上的禁果的时候,他们有了分别善恶的知识,这知识成为了我们的逻辑、人类的智慧。 我们都在面对前路的未知,而自己的逻辑、所寻找的智慧,仿佛是蜡烛,来照亮人里面的黑暗、摸索前进的道路。我们很累,也常常碰壁、受伤,但没有办法,这就是我们选择前行的方式。
林语堂先生晚年在书中写道:把蜡烛吹熄,太阳升起来了。
唯一让我们可以不再点着蜡烛、借着柔弱的光去摸索的,那就是存在一个太阳。而当他升起,一切黑暗都要被照亮,蜡烛也就没有必要再点着了。
对于廖牧师遇到的那位先生也好,对于我们所有仍然在探索的人也好,此刻的我们都点着自己的蜡烛。或许我们相信这就是所有人度过一生的方式、从来不存在太阳。又也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真知道,太阳的大光要照进来了,我们可以吹熄蜡烛了。
应该顽固地点着蜡烛前行吗?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信仰吗?太阳要升起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