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论可穿戴设备

从昨晚的一个真实的噩梦说起:若干年后的苹果已是黔驴技穷,因为革命性的科技始终没有出现,因此要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创新就势必面临诸多勉强。有一日,苹果低调宣布开发了一款新产品,我有幸受邀见证,然而我看到的却是他们剖开一个人的腿肚子,将一个电子设备植入其中,然后血淋淋地缝起……

除了从梦中惊起,难以置信地反问这难道会是苹果的作为?我还陷入了这样一个思考:科技的进步究竟需要使用者承担起什么样的代价?

穿戴式设备无疑已成为当下业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诸多资讯厂商正发力争夺的未来市场。因为穿戴式设备进一步将人与科技、资讯联合起来,为未来生活构建了无数可能性,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是未来科技的呈现方式。

穿戴式设备其实早已在各类科幻电影中大出风头,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在脑袋中呈现这样的画面:一位步履矫健的商务精英,透过他电子眼镜的一角获知了一封新邮件的到达,於是,当他在桌边坐下时,他就可以立即进行回应了,当然,这一切可以直接通过口述完成。忘了一句,就是当他在完成上一个动作的同时,他可能在期间顺便回了几条简讯、拨打了一通电话……

我们都知道,包括目前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机在内,当今的移动式终端的根本目的是资讯的交互,即我们使用的实质,是无数的字元资料的交换,而我们对于终端存在形式的不断探究,本质上是在回答怎样更好地交互。

变小的手机让我们不再需要扛着板砖出行,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而不断普及和便於制造的本身,则降低了我们进行资讯交互的门槛。当终端可以更好地同我们的身体结合,我们便有了更高效率的交互,也就更接近了终端的本质。

苹果的 iPhone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是因为它达到了怎样的工业设计的造诣,也不是因为它开创了怎样的商业模式,在今天这个话题的角度上来说,是因为它开创了更为自然、更接近本质的交互模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谁可以创造出比现在更接近本质的交互,谁就成为下一个时代的王者。

我们目前还没有办法让资讯脱离特定的介质形态而呈现,我的意思是我们想要呈现资讯,仍然必须为它创造一块「萤幕」;我们目前也没有个隔空探测的本领,我的意思是我们想要认识使用者,我们必须让我们的产品和使用者呆在一起。

于是,穿戴式设备要登上历史舞台了。我相信现在距离我们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还有相当久远的年代,而这么一段历史时期内,业界不能无所作为。穿戴式设备虽然就整个发展史而言将起过渡作用,但就当下而言,它是主角。我们能够让资讯离人们更近,同时我们可以做到过去传统设备所做不到的——离人的身体更近。

当然,虽然不能无所作为,业界也不能为所欲为。伟大的现代主义导师凡·德·威尔德告诉我们「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要素」,在划时代的技术诞生之前,我们只能立足当下,像微软那样奇葩地去做未来式的设计语言,虽然值得尊敬,但是会死掉的。

穿戴式同作为植入式的最终形态是截然不同的,当我们认为某款设备是可植入的,那意味着这款设备已接受了世界级的安全检验,与此同时,它也已经通过了社会关于这个问题的伦理检验,换言之,这款设备是「可信的」。它将作为人的一部分而存在,或许人的某些行为与其直接相关……这样一款设备是不容易出现的。

因此,至少在目前、在我所生活的背景和年代之下,穿戴式设备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供「穿戴」的,也就是说可以想穿了就穿、想戴了就戴,不想穿了就脱、不想戴了就扔,想换了只要条件许可随时能换。至於植入人体,这不是穿戴式设备的许可权,作为一个人类,秉持自我尊严的底线,要拒绝这些电子设备侵入我们的身体和大脑。穿戴式设备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用户也要把握对穿戴式设备的正确认识。

Share on

Leave a comment: